为深入了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展成效,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7月23日,校党委副书记闫龙一行赴鱼河峁镇慰问正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研究生院师生团队,鱼河峁镇党委书记高强等人陪同走访,实地考察支教助农服务成效,并与当地干部、实践学子座谈交流,共话青春担当与成长感悟。
校领导一行首先步入支教课堂,实地察看团队支教服务的课程成效。课堂上,同学们整齐列队,唱起音乐课所学的《南泥湾》——稚嫩的嗓音里裹着昂扬的朝气,“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的旋律刚起,便牵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大家驻足聆听,望着孩子们眼中的认真与热忱,不自觉地跟着旋律轻打节拍,渐渐融入合唱之中。歌声未落,剪纸课堂的巧思已在一旁静静等候。孩子们的刀工虽带着几分孩童特有的拙朴——有的线条歪歪扭扭,有的边角还留着未剪净的毛边,可恰恰是这份不完美里,藏着最真挚的创造力:每一刀下去,都是他们对“英雄”的想象;每一处剪痕,都印着实践队手把手教学的耐心。
这场充满互动与温度的展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实践队不仅将红色文化与非遗技艺融入育人实践,更以歌声搭建起情感共鸣的桥梁,让文化传承有了生动的模样,成效扎实而动人。
座谈会上,高强首先对榆林学院研究生院学子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高度肯定了志愿服务团队前期的工作成效,强调“三下乡”活动对校地联动、激发基层活力的重要意义。他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向志愿者及年轻干部分享三点经验:一是要厚植扎根乡土的情怀,心系农村、情牵农民;二是要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严守初心、行稳致远;三是要以自律砥砺品格,锤炼过硬作风。
随后,四位学生代表与四位当地年轻干部代表分别发言,分享实践感悟与基层工作体会。学生代表谈及支教中与孩子的互动、乡村调研的收获以及访问老党员的感悟,干部代表则交流了基层治理的经验与挑战,双向学习的氛围浓厚而热烈。
闫龙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向鱼河峁政府由衷致谢,正是这份敞开的乡土胸怀,为榆苑学子铺就了扎根大地的实践沃土,让青春的成长有了触摸真实中国的生动载体。他深情回顾了榆林学院的百年历程,从初创时的薪火微光到如今的桃李芬芳,学校积淀的不仅是深厚的学术厚土,更有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的育人初心。“是脚下的黄土地滋养了我们,”他语气恳切,“一代代‘榆苑人’从这里走出,正是因为这片沃土的馈赠,才让‘扎根大地、服务地方’的基因融入血脉。”同时寄语实践团成员: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将知识转化为育人实践,并提出三点殷切希望——一是要“要学会低头”,虚心向基层学习、向群众请教;二是要“要学会弯腰”,脚踏实地做实事,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三是要“要学会扎根”,厚植乡土情怀,把青春理想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座谈会最后,校领导向实践团队赠书,希望各位志愿者以书籍为媒,传递知识力量与成长期许,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勇担使命。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让投身“三下乡”的榆苑学子在学校的深切关怀中,更添一份传承“奋斗”精神的底气;更以“校地同心”的共识为纽带,将榆林学院“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办学初心,化作校地协同育人的实践合力——让知识走出书斋、扎根乡土,让奋斗的基因在实践中延续,为这场青春与土地的相遇,注入了更蓬勃的前行动能。
上一条:【有暑期没暑假】校领导慰问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师生
下一条:【有暑期没暑假】党委书记张新柱带队开展2025年暑期校园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