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先后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12人,专科生156人,硕士研究生453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31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78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9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140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305人,专任教师队伍896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人,特支计划人才8人,三秦人才5人,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省级秦创原引用人才4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省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者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1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四新”项目2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四新”项目6项,省级一流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29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陕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1个(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含硕士专业领域学位授权点15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教育厅高校青年创新团队6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文化旅游研究院1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5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陕西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省级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1个,其他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50余个,参与共建能源陕西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8个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过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

学校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定位,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集群。围绕榆林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聚焦“三化”(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三黄”(黄沙、黄土、黄河生态治理)“三文”(学校红色文化、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陕北革命文化),形成了民俗学、能源化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西北革命历史等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应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7月,学校倡导并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陕甘宁蒙晋交界区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一个联盟,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共进”,倾力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聚力推动陕甘宁蒙晋交界区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作为榆林市域内唯一的本科院校,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榆林学院的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2016年、2018年先后三次明确提出“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于2008年、2015年、2018年、2023年四次签署省市共建榆林学院协议,从政策和经费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榆林市委、市政府支持科创新城校区建设,一次性规划土地3540亩,首期819.66亩土地已无偿划拨到位,建设资金已列入榆林市财政预算,2021年9月举行了榆林学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新校区开工仪式,预计2025年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

2023年5月4日学校隆重举行“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庆祝建校10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齐心校友亲笔题写贺词“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革命先辈亲属代表习远平、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大会,并对学校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出明确要求,学校未来将加快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好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弘扬奋斗精神,加快追赶超越,为响应国家战略、推动陕西建设、服务榆林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数据截至2024年2月)


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