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的通知要求,经省教育厅报送、教育部审核,我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申报的“人工智能训练工程”、“鸿蒙开发技术与应用”、“无人机智控及视觉检测” 3个微专业获批教育部“双千”计划。这是我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又一重要成果。
“双千计划”是教育部于2025年3月启动的重要人才培养项目,重点面向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旨在通过建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推动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而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入学即入岗、桌位即工位、作业即产品、毕业即就业”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榆林大数据资产运营、陕北方言智能识别、低空技术与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学院联合阿里、华为、百度、榆林大数据公司、榆林数谷中心、陕西空域、西安优迈和中煤能源等30余家领军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
我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024年初启动微专业建设,2024年6月进行首批微专业招生。目前已有50余名学生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建设过程中,学校科学布局,突出特色,采用小班制教学模式,涵盖了人工智能新兴领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目前已开设大模型开发、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人工智能训练工程、鸿蒙开发技术与应用、无人机智控及视觉检测5个微专业,C++ GIS开发等5个订单班,以及智能体开发等18门微课程。学院与企业共同编写并共建数字教材12部,坚持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构建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地融通、师生融创”的“四融育人”机制,开创了“职业生涯规划-微专业实训-订单班带薪实习-企业直聘+项目化培养”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微专业课堂及项目实践
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微专业建设力度,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没有一流的学院,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继续深化“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办学模式,树立“AI引领、区域特色、一流学院”的建设思路。以一流的党建工作、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科与科研、一流的社会服务、一流的治理效能,建设一流学院。学校将以本轮入库的3个微专业为依托,持续加大微专业建设力度,推进更多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落地。学校将积极打造“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强灵活”的高质量微专业课程群,进一步丰富“AI+产业”等融合领域的人才培养资源,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一流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