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

搜索

喜讯|榆林学院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再创佳绩

日期:2024年01月17日 19:23 作者:王镜惠 审核人:王刚 来源:发展规划处 编辑:尚莹 阅读次数: 背景颜色:

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榆林学院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393位,位列陕西高校第19位,相较于2023年全国第434位攀升了41位。

近年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在追赶超越中赢得主动,在攻坚克难中争创一流,办成了六件彪炳校史、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喜事,推动学校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一是绥师与榆林学院合并,红色师范教育品牌赓续发展。二是获批硕士授权单位,办学层次实现历史突破。三是签订两轮省市共建协议,内涵建设提档加速。四是科创新城校区开工建设,办学空间实现战略拓展。五是百年校庆圆满举办,汇聚更大发展力量,踏上新的历史起点。六是追赶超越机制落地生根,激活发展潜力。这是全体榆林学院人攻坚克难获得的历史性突破,这是全体榆林学院人追赶超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是全体榆林学院人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

学校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变革性实践,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迈上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实施“六个一”战略举措,校级领导班子“约法十章”,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更加有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荣获陕西省高校“校级先进党委”称号、陕西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单位。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工会、共青团、离退休、校友工作持续加强,改革发展合力不断凝聚。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探索构建“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五乐育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新理念,实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十大工程”。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150余项。优化专业结构,新增5个本科专业,获批2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项目,11个省级一流专业。首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被评为“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招生位次大幅提升,文史类提升2400位,理工类提升4700位,中外合作办学类提升6600位。获批每年招收200名公费师范生,为榆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师资支撑。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平均就业率超过88%,远高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软科中国排名位列全国第412位,较2018年跃升154位次。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406位,位次较前大幅提升。

学科科研实力大幅增强。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办学层次跃升,后续硕士点增至9个、硕士专业增至18个。聚焦“三文”“三黄”“三化”,着力打造能源化工、生态农业、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学科专业群。成立了新能源学院、现代农业产业学院、陕北民歌学院,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陕北秧歌”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为学校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新增省级科研平台19个、市级科研平台43个、科技厅创新团队4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6个。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9项,参与国家奖1项,主持省部级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学会和协会奖励5项,授权专利1417件,承担科研项目3253项,科研总经费近6亿元。

高层次人才引育卓有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博士305名,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8亿元引进长江学者、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66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32人,不断加强人才储备。表彰“榆溪学者”17名,选树“最美榆苑人”2名、“四有好老师”20名。二级教授增至2名,三级教授增至19名,省级人才增至21名,为全校教师树立了追求卓越的标杆。

开放办学格局不断拓展。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与俄罗斯北方联邦大学合作举办国内首个石油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开展“ICC国际创意学院课程改革项目”;与国(境)外26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2022年招收首届学历类留学生,来自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共16名本硕专业国际生注册入学。加强对口支援,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创建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所“双一流”高校与我校的对口支援关系。

社会服务效能持续彰显。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牵头成立“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牵手11所高校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携手榆阳区投资2.7亿元共建榆林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实施人才与创新成果进秦创原行动,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达2300多万元。学校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入驻沣西秦创原,3位教授入选首席专家。2支队伍上榜榆林市首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榜单。“榆林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榆林学院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省级大学科技园。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支持建设名单。组织3000余名师生,高质量完成陕西省十七运志愿服务和演出任务。我们靠态度、能力和贡献赢得了榆林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文化传承创新焕发活力。打造高水平红色校史舞台剧《播火者》和话剧《李子洲在1929》,成功入选教育部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校史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北千人秧歌”展演活动登陆央视《新闻联播》,“重走转战陕北路”成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品牌活动,“榆溪学者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次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发展条件保障全面改善。占地3540亩的科创新城校区开工建设,投入2000万元打造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创建“无烟校园”,顺利完成学生餐厅、田径场、篮球场、校园主干道、家属区、校园环境等升级改造工程,广大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有效防控疫情,最大程度守护了师生生命健康。近两年教职工人均绩效增长2.7万元,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坚持校场赛马用干部,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一批80后干部走上校级处级领导岗位。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高质量完成,居省属高校第一方阵。校内5轮巡察工作稳步推进。有效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成立了党委督查室,实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员满意度测评、“教师最多跑一次”改革,机关平均满意度达91.5%。学校政治生态整体向好,干部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各项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已历22年,编制的研究成果深受教育界和社会层面认可,为广大考生升学、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排名的评价体系始终坚持推动高校内涵建设,从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杰出校友、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基地、社会服务、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上一条【党代会专栏】教务处召开学习贯彻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
下一条历史突破!榆林学院在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佳绩

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