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

搜索

【当代陕西】高延龙:认真贯彻“五个扎实”要求 全面推进榆林大学建设

日期:2015年06月18日 16:26 作者:宣传部 来源: 编辑: 阅读次数: 背景颜色: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  全面推进法治陕西建设研讨班心得体会

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高延龙

3月9日至 3 月 14 日 ,省委组织省属高校领导干部分两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全面推进法治陕西建设研讨班。我参加了第二批次研讨班,先后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 ,省委赵正永书记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报告和毛万春部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辅导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事关我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对陕西发展的关心重视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是一种鼓舞和振奋,同时我们也感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种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一、浓浓的乡情蕴含厚重的使命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陕视察是十八大后的第一次,先后考察了延川县梁家河村、革命圣地延安、铜川照金、西安等地,安排的时间和节点都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他沿途多次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乡。我时刻铭记陕北人民的养育之恩”“这么多年来,家乡每一点发展变化都让我感到高兴,家乡每一次灾害事故也都让我牵肠挂肚”。总书记所到之处,过问的、记挂的,都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表达的、传递的,都是浓浓的故乡情、殷殷的爱民心。总书记的牵挂叮嘱、诚挚话语、真切情感,让我们倍感亲切、备受鼓舞,这是他对陕西人民的特殊之情。总书记对陕西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陕西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陕西发展的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对“一带一路”倡议、对西部地区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希望陕西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住难得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拓展发思路,把陕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他指出,陕西教育资源丰富,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科教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总书记特别叮嘱我们,要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逐级组织传达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厚爱。

二、全面贯彻“五个扎实”,加快推进榆林大学建设

总书记对我省工作提出的“五个扎实”的新要求,全面而具体,我们要逐项逐事抓好落实,确保总书记的要求在陕西落地生根。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省高等院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1、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扎实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总书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高等院校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常态,为地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榆林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确定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能源化工产业较为发达,在能源经济的推动下,榆林已成为陕西经济重要的增长级。然而榆林的能源深度转化率不高,能源的低端发展的状况仍没有改变。加之榆林是陕北革命老区之一,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本身就十分落后,这就更加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榆林学院地处榆林市,始终坚持立足榆林、服务榆林、融入榆林的办学理念,为适应榆林“一中心、两基地”建设需要,从2006年起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学科专业结构从以师范、农牧为主向以能源化工为主,师范、农牧、管理类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转型,为榆林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我省首批转型试点院校,2015年1月31日,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榆林大学协议,今年4月,学校将被确定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学校主动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和引领同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需求导向,通过这种思路和建设以获得地方和社会更多的支持,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瞄准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总书记强调,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榆林不只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还是农牧业发展大市,是陕西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榆林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紧盯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数量、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建设及检测能力、土地流转面积、家庭农场总数、高级职业农民认定总数6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整市推进的地级市,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和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及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将来,榆林的农牧业仍大有作为。生态农牧专业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在学校的办学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拥有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三五人才”专家、教学名师、榆林市拔尖人才等数十名高素质学者。建成了一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学科、重点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改革试点项目、教学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作物学、畜牧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示范工作站也成功获批。学校紧密结合榆林农业发展的实际,在农业节水技术、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牧草改良与资源利用、生态恢复与重建、植物保护、动物疫病防治与检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市的科技奖励,并运用于生产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4年12月, 在“榆林市政府、榆林学院合作培养人才”座谈会上,市校就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榆林大农业格局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3、引领地方文化高地,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总书记指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榆林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榆林学院重视陕北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加强文化自信,自觉引领文化高地,唱响时代主旋律。学校在传承陕北文化传统,融合榆林人文底蕴,涵养时代精神中,铸就了“艰苦奋斗,自信自强,开放包容,敬业奉献”的学院精神。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成立了社科联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依托陕北历史文化、红色革命资源和榆林经济资源,建立了绥德历史革命纪念馆、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绥德师范等七个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三下乡”等一系列的红色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成立了陕北文化研究中心、榆林经济研究中心、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积极开展陕北文化研究和宣传,在“陕北窑洞文化研究”、“陕北民俗文化研究”、“陕北地方志研究”、“陕北民歌研究”、“陕北长城研究”、“路遥研究”、“柳青研究”、“榆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陕北文化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哪哒哒也不如咱山沟沟好》《黄河船夫曲》、《想你哩》等陕北名歌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二等奖。2009年以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连续5年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4、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总书记强调,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十分重要。陕西教育资源丰富,抓教育发展,有一条必须始终把握好,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而教育的民生一是为学生,二是为教职工。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我们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努力改善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尤其是新建了学生餐厅和教工餐厅,新建了实践实训大楼、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会和幼儿园,提高了教职工的津补贴,缩小了与地方和同类高校收入差距。经过努力,学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敢于担当的教师队伍。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院系建成了一支以总支书记、分管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团队,积极构建“奖、助、贷、减、免、勤”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扩大学生自主创业类型和比例,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锻炼,配合做好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帮助大学生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准扣好。

5、弘扬延安精神,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指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班子的团结。在大是大非和重大事件面前,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统一要求积极做好各项工作。领导班子重视理论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持续加强理想信念的“补钙”教育,把延安精神作为班子建设的压舱之宝,切实增强政治定力。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和厉行节约条例,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扎进作风建设的“紧箍咒”。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科级以上干部个人自学、中心组或党支部学习、脱产学习、党校培训及学习成果交流等“五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模式和考核机制。重视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在教师中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发挥教研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格局。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自觉当好合格“关键少数”

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强调,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领导干部应该是带头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的表率,又是群众和组织信任的优秀精英。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情绪,带动着一方的法治风气。因此,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要紧紧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领导岗位上,他们就是一面旗帜,只有这个旗帜始终在飘扬着,人民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如果这面旗帜倒了,人民群众就会对法治产生怀疑,对领导干部就会不信任,就会失去方向。作为高校的“一把手”,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树立起来,在思想上要有法治自觉意识,系统学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善于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把法治建设责任扛在肩上,既抬头看路、又埋头苦干,当好学校发展建设的“火车头”。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政治规矩,党委书记要带头发扬民主,坚持平等议事,广泛听取意见,正确集中意见,作团结协作的表率。对于一个领导班子而言,团结就是政治,团结就是大局,懂团结是智慧、是觉悟,能团结是胸怀、是能力。 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贯彻落实学校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实行教授治学,规范行政权力,以学术权力约束办学;实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自觉接受教职工监督。要抓好校内各单位“关键少数”,加强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法治观念、规矩意识,把依法治校、按规矩办事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2014年,启动了首次管理岗位处、科级干部聘任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聘了106名处级干部和103名科级干部,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通过学习,我们深切感到总书记对陕西的亲切关怀,如春风沐人;对陕西的殷切希望,如春雨润物。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努力把思想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建设榆林大学的使命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和引领地方发展上来,用“弯道超车”的进取精神来加快学校发展,在全国闯出一条“偏远落后地区办好高等教育的新路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榆林大学。

文章来源:当代陕西2015年第6期

 

 

上一条【榆林日报】榆林学院教职工志愿服务协会成立
下一条【榆林新闻网】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象棋车轮表演赛在榆林学院举办

微博矩阵

微信矩阵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