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发:新闻中心
6月6日-8日,外国语学院院长薛笑丛、副院长刘艳锋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新乡河南师范大学调研了产教实践工作。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外国语学院负责人介绍了该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方面情况。根据前期的办学经验,他们认为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区别于传统的英语专业,要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要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课程设置要增加应用型课程,适当减少文学类课程,要明确学生翻译任务的文字量。产教方面,既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筹建翻译工作坊和口译工作坊,又要注重与有实战经验的翻译公司的翻译人员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引进或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大纲的修订及课堂教学。翻译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要与专业要求相结合,可以要求学生们翻译大约四千字左右的原创中英文章,再根据翻译实践,写三千字的翻译实践报告。
在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组织了与翻译系教师的讨论会,介绍了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应用型的“3+1”模式与学术型的“4+1”模式。为了适应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课程设置为笔译技能模块、口译技能模块与翻译技术模块,进一步拓宽翻译技能课程,与相关企业、翻译公司共建产教平台,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熟悉行业要求,真正将产教融合工作落在实处。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兄弟院校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产教工作的具体做法,了解了翻译行业现状及对人才的要求,为外国语学院下一步的工作开拓了思路。
(作者 核稿/刘艳锋 薛笑丛 责编 编审/王烜瑀 李生林)
上一条:旅游专业15级专业见习结束
下一条:管理学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