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建校102周年庆祝大会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推进会在学校图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大会总结了近五年来学校高质量发展成果,并对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党委书记张新柱,党委副书记、校长康伟出席,全体校领导,特邀嘉宾、校友代表、科级以上干部、师生代表及全体辅导员参加。党委副书记闫龙主持大会。
会上,工作人员宣读了《关于表彰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文件,并介绍了榆林学院近五年以来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项的丰硕成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42名教师予以表彰。五年来,学校在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获奖等方面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跨越式上升,充分彰显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
张新柱、康伟共同为荣获“扎根榆林、服务榆林、研究榆林、贡献榆林”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许云华教授和“高质量发展优秀贡献奖”获得者屈雷、常春然、张雄、王刚、张柱华、刘小红、马芬芬7位教师献花并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彰了卜耀军、万鹏飞、王爱民、王雯、王富刚、冯平、孙志勇、毕台飞、毕伟伟、闫强、刘玲娜、刘奋军、刘冬梅、刘静、任立庆、吴喜军、李玉根、张永恒、张智芳、张峰、张渊、张静、张磊、张亚宁、杨雨佳、严加坤、陈碧、陈娟、范晓勇、屈凯、段义忠、蒋平、董书伟、敬晓棋(排名不分先后)等34位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职工。
屈雷教授代表获奖者作了发言,作为扎根榆林32年的“三农”专家,他带领团队攻克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技术难题,推动榆林成为全国最大的绒山羊养殖基地,相关成果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大奖。“我的实验室不在高楼大厦,而在陕北的牧场和窑洞;我的科研成果不在论文里,而在养殖户的羊圈和增收的账本上。”他用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校如家”,始终牢记“奋斗”精神,在服务地方和学校中实现人生价值。
此次表彰活动,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和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和动员。榆林学院将以建校102周年为契机,以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汇聚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中锐意进取、砥砺前行,进一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获奖者简介:
许云华:博士,二级教授,离开领导岗位后,主动放弃返回西安工作的机会,继续留在榆林学院,奋战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带头“扎根榆林、服务榆林、研究榆林、贡献榆林”。在榆林学院工作以来,积极担当作为,在新校区规划、校企合作、科研攻关等工作中成绩优异,获批了我校历史上唯一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显著贡献。
屈 雷:临床兽医学博士,三级教授,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并实施了国、省、市及横向项目60余项,带领团队获批了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项目、教育部科技小院、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等;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教学名师等,在绒山羊饲养、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常春然:清华大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我校首位聘请来校工作的国家级人才。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组建的团队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榆林市高新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建设队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三年先后引进高水平博士20余名,实现了榆林学院国家级人才的突破;组建了6大科研团队,斩获了陕西省三大奖项;带领化工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为学校追赶超越及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 雄:农业博士,二级教授,坚持立足榆林,服务榆林,针对地方干旱缺水生产现状,常年躬耕田间地头服务三农,致力于培养农业节水本土人才队伍,荣膺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三五人才、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成果,深刻践行了“把论文写在黄土大地上”的初心与使命。
王 刚:法学博士,三级教授,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荣获“陕西省第十六届人文哲社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思政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首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西安市第九届人文哲社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等。被授予“榆林市首批十大社科理论名家”等称号。主持的文化下乡项目被陕西省委宣传部推荐为全国示范项目。
张柱华:三级教授,主持完成陕西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并被评为优秀成果;先后2次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在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期间,成功获批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刘小红:法学博士,教授,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榆溪学者,荣获第十三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陕西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作为马克主义学院负责人,带领马院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牵头榆林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牵头申报的项目获批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精品项目》。
马芬芬:经济学博士,教授,陕西省社科联特聘研究员、陕西证券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知网高被引前5%学者、榆溪学者。作为主要参与人荣获陕西省第十六届人文哲社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十五届人文哲社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上一条:我校主持的榆林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项目“气化渣改性协同沙地生态修复应用与示范”在榆神管委会正式启动
下一条:榆林学院召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调研座谈会 聚焦问题清单推进作风建设